孕产妇免费接送电话: 0710-3800777

 
 
您的位置: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知识
世界母乳喂养周——掌握科学哺乳,让喂养不再烦恼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   浏览量:128次  

【通讯员 江北产科王军霞】今年8月1日至8月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,主题为“支持母乳喂养,呵护健康未来”。母乳对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,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关键细节,不仅能预防乳头疼痛,还能提高哺乳效率,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与舒适。

一、黄金法则:舒适的母婴姿势+深含乳

成功的母乳喂养始于母婴双方的舒适和宝宝深而有效的含接(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)。这有助于预防乳头疼痛和皲裂,还能确保乳汁的有效分泌。此外,适当的乳头按摩和食疗调理也能增强乳头皮肤的弹性和健康。

二、常见且推荐的母乳喂养姿势

(一)摇篮式

姿势:妈妈坐直,宝宝横抱在胸前,头枕在妈妈手臂肘弯处,同侧手托住宝宝臀部或大腿。宝宝身体呈直线,腹部紧贴妈妈腹部,鼻尖对准乳头。

适用:足月健康宝宝,适合妈妈行动自如时使用。

(二)交叉摇篮式

姿势:与摇篮式类似,但用对侧手臂支撑宝宝,手掌托住宝宝颈后及肩背,前臂支撑背部。喂奶侧手可调整乳房形状辅助含乳。

优势:适合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含乳困难或乳头短平的妈妈。

(三)橄榄球式/侧抱式

姿势:妈妈坐稳后,将宝宝置于身体一侧腋下,如同夹持橄榄球。宝宝双腿自然伸向身后,同侧手臂托住头颈部,必要时垫枕头。

优势:适合剖宫产妈妈、乳房较大、双胞胎哺乳或宝宝含乳困难时使用。

(四)侧卧式

姿势:妈妈与宝宝面对面侧卧,宝宝身体贴近妈妈,下方手臂可枕在头下或环抱宝宝背部,上方手调整乳房位置。

优势:适合夜间哺乳、妈妈疲惫或剖宫产时使用,但需确保环境安全。

(五)半躺式/生物养育法

姿势:妈妈半躺(约45度角),宝宝俯趴在妈妈胸腹部,皮肤接触。宝宝会本能地寻找乳房、抬头、蹬腿、含乳。

优势:适合新生儿早期、肌张力异常或含乳困难的宝宝,妈妈非常放松。

三、成功含乳的关键信号

嘴巴张大如哈欠状。

下唇外翻,下巴紧贴乳房。

含住大部分乳晕(下乳晕比上乳晕多)。

舌头包裹乳晕,舌尖可见于下方牙龈处。

吸吮时脸颊圆润鼓起,节奏缓慢而深沉,有吞咽声。

妈妈乳头无疼痛感(哺乳初期短暂轻微牵拉感正常)。

四、至关重要的注意事项

(一)舒适第一

找到舒适、有支撑的姿势,肩颈放松,避免身体前倾。

(二)母婴紧密贴合

宝宝身体面向妈妈,胸腹紧贴,头颈脊柱呈直线。

(三)引导含乳

用乳头轻点宝宝上唇,等待张大嘴时迅速轻柔地抱向乳房。

(四)观察吞咽

关注有效吸吮和吞咽,而非单纯挂在乳房上的时间。

(五)按需喂养

观察宝宝早期饥饿信号,新生儿通常 24 小时内吃 8 ~ 12 次以上。

(六)轮换乳房

确保宝宝在一侧乳房充分吸吮后,再转换至另一侧。

(七)乳头护理

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于乳头及乳晕,保持乳房干燥清洁。

(八)识别并处理问题

乳头疼痛/皲裂需纠正含乳姿势;乳房肿胀 / 硬块需频繁哺乳;乳腺炎需继续哺乳、休息、冷敷,必要时就医。

(九)寻求专业支持

面对母乳喂养中的挑战,及时向医护人员或专业组织寻求帮助。

(十)保持信心与耐心

母乳喂养需要学习,母婴都需要时间磨合。

五、特殊情况的姿势调整

(一)双胞胎哺乳

可尝试橄榄球式或结合摇篮式和橄榄球式,根据宝宝需求和妈妈舒适度决定。

(二)早产儿/低体重儿

交叉摇篮式或橄榄球式提供更好头部支撑,袋鼠式护理(皮肤接触)非常重要。

(三)唇腭裂宝宝

需更直立姿势和专业指导以帮助有效吸吮。

(四)乳房手术史

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评估泌乳能力和最佳喂养方案。

掌握科学舒适的喂养姿势和关键注意事项,能让母乳喂养之旅更轻松、更温馨、更有成就感。妈妈舒适,宝宝健康,这份生命的联结才能更长久、更美好。